塑料垃圾新去向
发布时间:2018-07-16
中国拒收“洋垃圾”后
全球将有上亿吨塑料垃圾等待解决
要禁塑更要让生物质降解材料参与一次性塑料替代品使用
将是缓解全球塑料垃圾臃肿的好办法
中国大陆“洋垃圾”禁令的蝴蝶效应已经来了。我们看下英国就知道了。
先说英国禁塑还是很给力的,包括:
为保护环境,英国政府一直没有停下禁塑的步伐,2015年,英国政府开始对使用塑料袋征收5便士的额外费用,该法令的实施已经减少了90亿个塑料袋的流通。
不久前,英国政府在英格兰地区推出了旨在促进一次性饮料瓶回收的押金返还计划。根据该计划,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时需要支付押金,等到消费者将空瓶退回时就能收回押金。
在含有塑料微粒的产品生产及销售禁令生效的同时,英国政府也在研究其他微型塑料进入海洋的途径并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上月,英国政府向University of Plymouth(普利茅斯大学)的科学家们捐赠了20万英镑,让其用于研究来自汽车轮胎、以及涤纶、渔网等合成材料的微型塑料是如何进入下水道和海洋生态系统。
今年早些时候,英国政府还成立了 Commonwealth Clean Oceans Alliance(英联邦清洁海洋联盟),以帮助消除一次性塑料并解决整个英联邦的海洋塑料污染问题。
自6月19日起,英格兰和苏格兰地区的零售商禁止销售含有“塑料微粒”的产品。
虽然有这些禁塑努力,
但是洋垃圾禁令还是让英国“肿”了
后果是:
据英国《金融时报》当地时间6月14日报道,中国大陆实施“洋垃圾”禁令后,英国出口至台湾、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塑料垃圾激增。
该报道吸引到了台媒注意。台湾“中央社”19日查询数据后称,今年1至4月,英国出口至台湾的废塑料量已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2倍。
“洋垃圾”的新去处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国税务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显示,相较去年同期,英国今年前4个月对马来西亚的废塑料出口量增加了2倍,使其一跃成为接收英国塑料垃圾最多的国家。英国出口至泰国的废塑料增加了50倍,至台湾的出口量则增长了10倍以上。
同时,英国输出至中国内地的废塑料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97%,至香港的也减少了71%。
图自《金融时报》
英媒的报道引起了台湾媒体的注意。台湾“中央社”报道称,大陆常年进口各国废弃物回收处理,2016年进口730万吨塑料废弃物,约占全球的一半。而英国国内没有足够的回收设施,垃圾大量外包处理。随着大陆环保意识抬头,开始停止进口塑料、废纸等24种废料,英国输出至东南亚各国的废塑料大幅增加。
台媒进一步查询英国绿色和平组织发现,英国出口至马来西亚的塑料垃圾从去年的15612吨,激增至51540吨。至泰国的也从去年1至4月的123吨,跃升至6810吨。土耳其的进口量从10598吨增至28219吨,去往台湾的废塑料量则增长逾12倍。英国去年出口至台湾的废塑料相当少,但在今年前4个月上涨至7400吨。
“他们会把垃圾丢到海里”
据《金融时报》报道,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大臣戈夫(Michael Gove)1月在议会书面声明也指出,英国每年制造约370万吨塑料废弃物,对外输出约80万吨,其中40多万吨出口至中国内地及香港。每年910万吨纸类废弃物中,有370万吨出口至中国内地。
戈夫表示,“洋垃圾”禁令影响全球,英国当局从中国(大陆)去年7月18日预告以来,开始与业界和环境署等部门商讨应变对策。环境署也对出口业者发布新指导方针,要求任何不符中国大陆新规的废弃物,不得出口至中国大陆及其他国家和地区。
据报道,今年1至4月,英国的塑料垃圾总出口量略有下降,从去年同期的24.3万吨减至了21.5万吨。
戈夫称,禁令发布后,英国部分业者已找到替代出口市场。从去年第3季以来,出口至土耳其、台湾、越南及马来西亚的塑料都有增加。
但关注海洋塑料垃圾问题的环保人士警告,相较于英国本土的处理方式,垃圾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后更有可能被丢到海里。
“洋垃圾”太多,东南亚国家反弹
《金融时报》文章认为,英国目前的回收政策着重于塑料垃圾的回收份额,但不注重回收地点及回收产品的市场。尽管民众对海洋塑料垃圾的担忧与日俱增,但英国政府并没有出台相应政策,以刺激国内回收产业的发展。
环境服务协会(Environmental Services Association)会长海勒(Jacob Hayler)表示,英国政府应该创造对回收塑料制品的需求,而不是增加回收箱里的塑料垃圾。
在他看来,“英国需要增加建设基础设施的投资。中国曾经是垃圾进口大国,很难被取代。”
英国绿色和平组织的尼克尔斯(Fiona Nicholls)则表示,“把我们的垃圾扫到别人的地毯下,根本无法解决英国的塑料问题。我们应该从源头努力,而不是把塑料垃圾倒到世界其他地方。”
此外,洋垃圾激增以至于难以应付,部分垃圾进口大国已对此出现强烈反弹。待处理的集装箱积压过多,越南宣布将在本月底暂停进口废塑料。马来西亚也在检讨本国的塑料废品进口政策。
据报道,英国环境、食物及乡村事务部发言人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能在英国本土处理更多的垃圾。尽管在过去10年间,英国的回收量显著增加,但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我们将提出废弃物与资源战略。”
不仅英国“肿”了
中国拒收“洋垃圾”后
全球将有上亿吨塑料垃圾等待解决
自1992年以来,中国已经进口了1.06亿吨塑料垃圾,价值576亿美元。中国去年宣布不再进口“洋垃圾”后,一份研究指出,未来12年内全球会有超过1亿吨的塑胶垃圾待解决。
彭博社截图
据美国佐治亚大学研究人员所做的一份全球贸易分析,结论认为到了2030年,估计会有1.11吨的塑料垃圾待掩埋或回收。
研究指出,连同每个人所用的瓶子、袋子与食物包装袋,截至2017年塑料累积产量达83亿吨,每年甚至会有100万吨的塑料制品非法流通,100万吨这个量很难具体形容,大约相当于62.1万辆特斯拉Model3汽车,而世界上全部7亿支iPhone总共才约10万吨。
全部的塑料制品有近4/5是送垃圾场掩埋或流入自然环境,仅1/10会被焚化。每年会有数百万吨流向海洋,破坏海滩、污染海洋。人们生产出的全部塑料制品只有9%被回收,而中国在2016年包办了回收量的一半,约740万吨。
随着行业的成熟以及对公共健康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明显,中国对其愿意购买的材料的选择更加明确。从2012开始中国废旧塑料进口量不断下降,而且这一趋势持续到去年,当时全球最大废旧塑料买家(中国)警告说,其废塑料采购将完全停止。
报告显示,尽管规模不如中国,但像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已经在进口更多塑料垃圾,不过,越南近期还因装载塑料垃圾的船只堵塞港口而暂停进口。
研究人员表示,自从1950年代初开始大量生产塑料制品以来,每年产量已从约200万吨,暴增至2015年的3.22亿吨,目前塑料制品产量远超过人们能有效处理的量,且预期供给需求只会更多,令人忧心目前的回收率恐将难以维持。
洋垃圾禁令从长远来说符合全球利益,英国禁塑之路可以看出,让生物质降解材料尽快参与到人们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替代使用中,是一种不错的环节“塑料垃圾臃肿”的好方法。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