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返回
M1211
PC 注塑加工条件选择和水份控制

发布时间:2023-12-13

 

       PC 类塑胶即使遇到非常低之水份亦会产生水解而断键、分子量降低和物性强度降低之现象。因此在成型加工前,应严格地控制聚碳酸酯之水份在 0.02 % 以下,以避免成型品的机械强度降低或表面产生气泡、银纹等之异常外观。

 

       为避免水份所产生异常之情况,聚碳酸酯在加工前,应先经热风干燥机干燥三至五小时以上,温度设定为 120 ℃,或者经除温干燥机来处理水份,但除湿空气在漏斗入口处应有 -30 ℃ 之露点。

 

       为满足各种注塑成型工艺的需求,聚碳酸酯有不同熔融指数的规格。通常熔融指数介于 5 至 25 g/10min 皆可适用于注塑成型。但是其最佳加工条件因注塑机种类、成型品之形状以及聚碳酸酯规格之不同,而有相当之差异,应依据实际情形加以调整。

 

       一、注塑机选择要点

 

       1、锁模压力:

 

       以成品投影面积每平方公分乘 0.47 至 0.78 吨(或每平方寸乘 3 至 5 吨)。

 

       2、机台大小:

 

       成品重量约为注塑机容量的 40 至 60 % 为最佳,如机台以聚苯乙烯来表示其容量(盎斯)时,需减少 10 %,1 盎斯 = 28.3 公克。

 

       3、螺杆:

 

       螺杆长度最少应有 15 个直径长,其 L/D 为 20:1 最佳。压缩比宜为 1.5:1 至 30:1。螺杆前端之止流阀应采用滑动环式,其树脂可流动间隙最少应有 3.2 MM。

 

       4、喷嘴:

 

       尖端开口最少应有 4. 5MM(直径),若成品重量为 5.5 KG 以上,则喷嘴直径应有 9.5 MM 以上。另外,尖端开口需比浇口直径少 0.5 至 1 MM,且段道愈短愈好,约为 5 MM。

 

       二、成型条件要点

 

       1、熔融温度与模温:

 

       最佳的成型温度设定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注塑机大小、螺杆组态、模具及成型品的设计和成型周期时间等。一般而言,为了让塑料渐渐地熔融,在料管后段/进料区设定较低的温度,而在料管前段设定较高的温度。但若螺杆设计不当或 L/D 值过小,逆向式的温度设定亦可。

 

       模温方面,高温模可提供较佳的表面外观,残留应力也会较小,且对较薄或较长的成型品也交易填满。而低模温则能缩短成型周期。

 

       2、螺杆回转速度:

 

       建议 40 至 70 rpm,但需视乎机台与螺杆设计而调整。

 

       注塑压力:而最高为了尽速填满模具,注塑压力愈大愈好,一般约为 850 至 1400 KG/CM2,可达2400 KG/CM2

 

       3、背压:

 

       一般设定愈低愈好,但为求进料均匀,建议使用 3 至14 KG/CM2

 

       4、注塑速度:

 

       射速与浇口设计有很大关系,使用直接浇口或边缘浇口时,为防止日晖现象和波流痕现象,则应用较慢之射速。另外,如成品厚度在 5 MM 以上,为避免气泡或凹陷,慢速射出会有帮助。一般而言,射速原则为薄者快,厚者慢。

 

       从注塑切换为保压之保,保压要尽量低,以免成型品发生残留应力。而残留应力可用退火方式来去除或减轻;条件是 120 至 130 ℃ 约三十分钟至一小时。

 

       三、料筒清扫

 

       1、在聚碳酸酯的成型温度下,加入清洗料(常选用 PP 或 PE),连续射出二十至三十次。

 

       2、将机台后退,续将清洗料空射,直至射出的清洗料开始膨胀起泡。

 

       3、将料筒温度重新设定到 200 至 230 ℃。

 

       4、继续将清洗料空射,直到清洗料熔胶温度达 260 ℃ 且外表看起来很干净透。

 

       转自——微注塑公众号

 

我司供应 CPE/BOPE 薄膜用——超透超低雾度防粘连剂 SILTON JC 硅酸铝盐系列

 

依据广告法,可能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技术咨询:张凯,13825504923

 

出货事宜:程明,13825501180

 

 

 

 

 

 

其他新闻

通过以下方式分享:

分享到:



更多